作者: 郜玉華 田 征 劉錫建 來源: 菏澤日報 發表時間: 2020-07-08 10:45
目前,在牡丹區安興鎮江莊村的40個螞蚱養殖大棚內,數以萬計的螞蚱在歡騰跳躍著,這不是鬧“蝗災”,而是當地村民探索實施的一條致富小康路。
7月6日,筆者走近江莊村村民于海防的一個螞蚱養殖大棚,大棚入口處是一片帶拉鏈的紗網,紗網上停留著數十只正在納涼的螞蚱。“進入大棚前,首先要輕輕拍打紗網,將趴在上邊的螞蚱趕走,免得打開紗網后螞蚱從縫隙飛出來。”于海防說。筆者跟著他鉆進棚內,發現地上、水泥支撐架上以及大棚內的角角落落,都擠滿了活蹦亂跳的螞蚱,到處密密麻麻,根本無從下腳。“你慢慢走就行, 螞蚱看到人進來會自己飛走的。”于海防說。
于海防為何養起了螞蚱?這事兒還要從2017年的一個夏天說起。當時他和朋友在一家飯店吃飯,菜單上“飛黃騰達”的菜名吸引了在座人的注意,等菜端上桌時竟然是一盤油炸螞蚱。“當時就引起了我的興趣,因為我們小時候也經常在田間逮螞蚱燒著吃。”于海防說,當時就產生了養殖螞蚱的想法。
螞蚱在農村到處都是,養殖螞蚱能發財嗎?面對村民的疑慮,于海防在江莊村黨支部書記劉廣龍的鼓勵下,自建大棚開始了螞蚱養殖。“螞蚱的生長周期是45天,這期間最主要的是控制好溫度和濕度。”于海防表示,這其中的每一天對他來說都是漫長的,生怕養殖過程中出現意外情況,當年的第一茬螞蚱沒有出現意外情況,還小小發了一筆財。
之后,于海防慢慢地總結出了養殖經驗,打破以往喂螞蚱不打碎草料就喂的慣例,他把麥苗、玉米葉等收割后,用粉碎機打碎了再喂養螞蚱。“這樣既不浪費草料,螞蚱又喜歡吃。”于海防說,“螞蚱體內的蛋白質在70%以上,對身體健康很有好處,而且還是綠色食品,現在一斤能賣到10元左右。”
村民郜玉龍是村里第一個跟著于海防養殖螞蚱的村民。“之前我一直在外打工,早就想著在家門口干點事,免得整天在外奔走了。”郜玉龍說,2018年夏天,他看到于海防的螞蚱養殖干得不錯,就和家人商量著搞大棚養螞蚱。“我經常去海防及鄰村養殖戶那里取經,仔細詢問養殖情況,認真地記錄在本子上。”郜玉龍說,心里有底了,他一下子就建設了10多個大棚搞起了螞蚱養殖。
“螞蚱的繁殖能力很強,只要把卵放進大棚,保證草料充足且不沾農藥,螞蚱就能存活和繁殖。”郜玉龍說,他們的標準化螞蚱養殖棚在70平方米左右,一年可養殖四茬螞蚱,每茬產出螞蚱120斤左右,效益不錯。
養殖小螞蚱,走上致富路。如今,在于海防、郜玉龍的帶動下,慕名前來學習養殖螞蚱技術的周邊村民也越來越多。“養殖螞蚱是村里產業發展和村民增收的一個項目,我們將以此作為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突破口,引領村民發展特色養殖、特色種植,不斷擴寬增收的門路。”劉廣龍說。
通訊員 郜玉華 田 征 劉錫建